找到相关内容702篇,用时36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坛经》与平常心

    教导,还是他弘扬禅门宗风,无不从平常心中来。所以,大师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不离世间佛法就是不离平常心、与平常心是一非世间生活,如果离开世间生活,离开...。这时,路上走来一个老头子,他看见小和尚样子,就说:“小师父,你端油不要太在意,你平常怎么走路,就怎么端着走。”小和尚听了,再没有那样过份小心,与平常一样走路,结果油洒出来基本没有了。回到山上,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3548390.html
  • 观音画像与普门艺术兴盛

    左右各有“四难”。如左《除水难观音》:梵像卷中,只见观音坐莲花:承瑞云腾空而来。离岸不远处,一叶轻舟正陷于急涛中。舟中有一朱衣者正向观音合十,白衣者对着舟子做出无奈手势。不远处一条巨龙已浮出水面...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唐末以后,随着观世音菩萨信仰深入人心,普门艺术逐渐兴盛起来。姿容温婉、体态秀研女相观音逐渐取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5853087.html
  • 缘起宇宙万象

    正常,能顺利生下张三吗?所以张三的出生可以说依仗着众多因缘。张三如此,其他事物亦莫不如此,  深一层观察,事物一起散灭,有其直接因缘,更有其间接因缘。比如说,某个学生退学了,三分之科目成绩不及格...缘起宇宙万象  佛教认为宇宙万象都要依赖各种因缘条件才能生起,若因缘条件离散则消灭。所谓“缘起”,就是“因缘和合而生起”意思。“因”是主要、决定性条件,“缘”是次要、辅助性条件。比如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81053589.html
  • 菩提,菩提树

    时植于羊城,那时,广州光孝寺还没有建筑。   故此,广州有句俗谚“未有光孝寺,先有菩提树”。但这株古树后来被台风刮倒枯死,目前有一棵四人合抱大菩提树是重新补植,仅有百多年树龄。五十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专门从释迦牟尼佛坐禅那株古菩提树上取枝后育成小苗,在访华时专程送到北京,种植在北京动物园温室内。在广东澄海侨乡古八景之“龙潭钓月”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由龙潭...

    达 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1253823.html
  • 如何开展佛教慈善事业?

    戒为师。一个健康僧伽不但能抗拒外来非法侵入,也更将有力地推动佛陀法化。   、应多方位筹集善款,并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每一分善款都能用到最需要地方。   筹集善款大致有五个途径,一是会员费用,我们有众多佛教徒,只要宣传到位,得到社会支持应是常理中事。以会员费用方式筹资。是现代财团化管理,成立董事会,将社会富有阶层佛教徒善款吸收进来,并接受其监督与指导。三是接受社会人士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44254506.html
  • 《东山讲堂文集》序

    实际上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而不二,不二而中道实相,所以小乘“万法无我,诸行无常,一切皆苦、涅槃寂静”四法印最后升华为大乘一法印——一实相印,这就是般若。一切法契合般若都是佛法,否则都非佛法...行愿义,也就是行愿菩提心,这是大悲观音菩萨与大愿地藏王菩萨三昧。  、心要凝定。书中解答问题,处处都抓住了《金刚经》所讲“云何降伏其心”这个主心骨,教导人们“应无所往而生其心”。心能凝定,这就是...

    吴立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63861249.html
  • 寒山寺慈善事业

    并且指出最好慈善事业就是与教育合二为一,以文化、教育来培养人才,宣传教义,树立众生与我平等无慈善观念,从思想见解上改造人心,这才是根本之道。所谓“诸供养中,法供养第一”。秋爽大和尚表示佛教将着力...寒山寺慈善事业   文 / 慧伯  从寒山寺恢复发展之初,寒山寺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同时,就注重把目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老人、残疾人、失学儿童等。1988年捐助7万元支助苏州市佛教协会举办敬老...

    慧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1465499.html
  • 五台山文殊信仰

    。   到今天,五台山文殊信仰更为兴盛,早已传遍了全球。   五台山文殊信仰超越了僧俗、宗派,超越了民族、国界,超越了地位、身份,体现了文殊信仰智慧深广、圆融无碍、普利众生、平等无内涵,也体现了...五台山文殊信仰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道场,居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佛教信仰与文化重镇。   五台山佛教最初传入时间,有三种不同说法。最早说为东汉时期,由明代镇澄法师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73066608.html
  • 如何界定文化佛教徒?

    如何界定文化佛教徒?  目前大陆佛教亟待改变将居士和僧团在身份上对立起来狭隘思维。传统观点是一分为:僧是僧、俗是俗,僧俗众当如手足股肱,应互敬互重,共同肩负起住持佛法重任。上述主张隐含首要前提是:作为居士众,尤应尊重、爱护、供养僧尼,尽量维护僧尼住持、表相佛法核心地位和僧宝尊严。   可是一个严重事实是:汉语佛教两千年来极少有专门关于“何为信徒?”,“信徒何为?”之类著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30767545.html
  • 心境平等生态观

    我们如何做好生态平衡工作:一、心灵环保,就是心理垃圾(贪、嗔、痴等烦恼)断除;、外在世界环保,就是外境垃圾(土地污染、河川污染、空气污染、核能污染等)防治与清理。也就是说,一个修行者,必须了解...“心净”是而不二,不二而关系。这意味着“佛土净”与“心净”是同等重要。也就是说,如果外在佛土不清净,那么,内在心中烦恼也就很难彻底地清净。只要我们生活环境很好──“境解脱”,那么我们心情...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53775743.html